洪水過后,需要重建的不只是房屋、道路、田地等,還有人們的心理。日前,北京市衛健委官方賬號發布文章指出:災后心理創傷影響的人群較為廣泛,不僅僅是遇難者家屬及幸存者,還可能包括目擊者、救援人員等。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醫師錢英表示,要及時了解重點人群的心理狀況,及早為他們開展心理干預,能幫助他們盡快走出陰影,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理性地認識心理問題
“人類可能面臨各種災難,比如地震、洪水、饑荒等等,可能造成創傷后應激障礙,出現心理創傷,特別是遭遇了親人離世或財產損失的人。這次洪災中,黨和政府一直在全力支持受災地區及群眾,這種支持系統可以很大程度幫助被影響的人減輕心理創傷,不過,部分人群仍會有一些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專業人士給予科學的支撐和應對?!敝袊茖W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說。
“直接暴露人群、救援人員以及離散者家屬這三類重點人群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可能出現焦慮反應、抑郁反應、失眠反應等情況。其中,應激反應較為嚴重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可能經歷麻木震驚期、否認追尋期、混亂沮喪期和重新連接期四個階段?!卞X英說。
當處于麻木震驚期時,心理受創者的反應通常分為兩類:一類人處于麻木狀態,大腦一片空白,甚至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照料;另一類人則異常鎮靜,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出于自我心理保護而處于回避狀態。錢英表示,在災后三天之內或者一個月之內出現此類反應都是正常情況,此階段心理受創者缺乏安全感,需要保障其衣食住行,并提供理解和陪伴。
進入否認追尋期后,有些心理受創者會在家人去世一兩個月時仍認為對方還活著,想要繼續尋找對方的蹤跡,這樣的狀態通常會持續3~6個月?!按穗A段需要充分尊重心理受創者,既不強化他們的追尋行為,也不能著急將其帶回現實中,要允許他們進行情緒處理?!卞X英介紹。
而進入第三階段的混亂沮喪期后,心理受創者已經接受了家人去世等事實,情緒沮喪和悲傷。在這個時期,親友需要著重關注其情緒,與其更多地共情并提供支持,幫助其邁入重新連接期,逐漸回歸現實,重獲安全感、連結感和效能感,開始新的生活。
“很多人尤其是遇難者的家屬,心理重建需要的時間較長。當開啟新生活時,他們常常感到自責,有些人甚至不允許自己享受美食、穿漂亮衣服。在此過程中,如果提前告知心理受創者不同階段可能會出現的不同反應,并且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將有助于其自我調節能力的恢復?!卞X英介紹,8月8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已派出8名精神科專家前往門頭溝區和房山區,幫助災區群眾科學認識心理問題,并提供針對性心理援助。
科學地走出心理創傷
錢英介紹,災后1~3天為急性應激反應期,表現包括恐慌、麻木、過度工作等,即使正常人也有各類心理反應,一般1~3天自行緩解,最多不會超過1~2周。少數人的急性應激反應會持續到災難發生后一個月內,可能會出現焦慮狀態、抑郁狀態、失眠,甚至出現急性應激障礙癥狀,急性應激障礙通常在一個月內緩解。如果急性應激反應癥狀持續到創傷發生一個月后,或一個月后才開始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就是創傷后應激障礙,出現的比例一般在5%以下。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專業治療?陸林表示,如果自身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到了正常生活,例如失眠、厭食、逃避社交等,則需要前往醫院接受治療。如果只是出現心慌等生理現象,但是仍能與他人正常交流、正常生活,則無需治療,可以嘗試通過鍛煉身體或與親友交流等方式紓解。
“在災后心理重建過程中,不同層面應遵循不同的原則。從整個社會層面而言,我們建議盡快恢復災后正常的生活,包括正常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從個人層面而言,個人應盡快恢復與親友之間的正常交流,并恢復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對恢復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标懥终f。
針對災區救援人員的心理重建,錢英表示:“崗前培訓很重要,救援人員是二次創傷的暴露人群,需要提前了解什么是二次創傷,二次創傷有哪些表現。此外,在救災和災后階段,需要使其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獲得效能感和榮譽感。其實心理幫助在急性期就是做好我們平日里熟悉的生活點點滴滴,讓心理受創者能夠重新獲得價值感,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
來源:央廣網